股票代码:600728

EN/CN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AI技术助力“智慧交通”时代加速到来

2018 |2018-12-08

640.webp.jpg

“滴”,当通过广州地铁的安检系统时,你只需要在安检镜头前“刷个脸”,系统就能识别出你的身份并且给你放行;在此过程中,你甚至无需再另外核验背包行李,因为安检门已经有足够的精度、敏感度去识别你是否携带有违禁物品。


       在科幻作品中,“未来出行”总是被赋予丰富的想象空间:交通工具由“AI大脑”直接控制,从停车、取车到路线规划等全由相应设备智能完成,整个出行过程不再需要人类行为的干预。


       事实上,目前在我们的日常出行场景中“人”仍扮演着重要作用:无论是驾车上路、秩序维持,还是安检判图、身份查验或公安缉拿等,都需要人类感官及大脑智慧的协同参与。然而,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人类在出行领域中扮演的角色可能会逐渐被“AI大脑”所取代。


       在AI技术助力下,城市交通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入局者也越来越多,广州市近日也明确了到2022年,全市IAB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要超1万亿元,并建成影响全球、引领全国的IAB产业集聚区及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等计划。

 

计算机视觉取代“人检”

    

       在地铁、公交、火车等市民日常出行场景中,安检是重要的一环。然而,传统安检需要借助人眼来进行识别、查验,安检速度、准确率可能会受到影响,市民的出行效率也会相应降低。


       为改善此情况,广州市布局了国内首例试点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轨道交通快速安检项目,率先尝试用计算机视觉主导下的“智慧安检”取代“人检”。今年10月底,搭载了人脸识别、身份认证技术的“智慧安检”设备被投放到了广州地铁的珠江新城、万胜围、嘉禾望岗三个站点测试使用。用户通过特定的手机App注册人脸信息后,便可以通过“刷脸”或者“扫二维码”的方式迅速通过设备安检。记者近日实测发现,人脸信息注册用户一进入安检镜头的拍摄范围内,设备屏幕上就会迅速框选人脸、进行动态识别,从认证成功到开闸通行,全过程平均不超2秒;通过智慧安检门时,记者随身携带的手机、磁条卡等物品能被识别出异常,并显示在安检门的后方屏幕上,以此提示安检人员注意。


       与以往安检不同,“智慧安检”允许用户直接携包过检,而无需另将行李通过安检机做检查。“目前设备还在测试阶段,暂未完全开放背包过检功能,但今后我们肯定会开放小包、大包快速通行道。”负责该项目落地的广州佳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谭宁表示,企业已与蚂蚁金服达成合作,今后将基于平台上的实名信用体系对出行用户实行智能化管理,为具有良好出行信用的乘客开辟安检“快速通道”。


      资料显示,截至11月底,该三个站点的“智慧安检”设备已有近万人次使用,平均安检过闸时间约为2秒,与传统的安检通道通行速度相比,效率提升约达10倍。谭宁介绍称,今后设备还将具备“智能判图”等功能,“智慧安检”将进一步取代人力的作用。


       据了解,除已落地的“智慧安检”系统外,目前企业还在广州市各公交出行领域大力推广二维码支付模式,“今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刷脸’无感进出站也将成为可能。”谭宁说,计算机视觉中以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出行领域“大放异彩”,其未来将不仅能逐步帮助市民提升出行效率,还能辅助相关部门完善城市交通管理。


       据了解,除佳都科技参股公司佳都数据布局的“智慧安检”“移动支付”系统外,未来佳都科技还将把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更广泛的交通场景中,助力提升城市交通的智慧化水平。以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为例,企业计划通过构建先进的数据模型和计算模型,推出智能化“城市交通大脑”,让搭载了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信号灯等取代“肉眼”,让平台上的“数据大脑”媲美“人脑”,帮助交管部门思考、统筹和决策。

 

   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政企合作

    

       目前,全国“智慧交通”领域正迎来越来越多企业的入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中旬,全国投身“智慧交通”行业的企业数量接近1090家,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累计融资总额已超20亿元。


       其中,广州市作为全国最早进行人工智能研究的城市之一,聚集了一大批互联网巨头、初创企业在此进行“人工智能+交通出行”领域项目的研发、落地。广州市政府对创新科技的支持在一线城市中尤为突出。其中,IAB计划就充分展现了广州积极、开放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企业方面表示,未来希望政府能进一步明确相关领域政策的要求,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以目前出行场景中大量运用的人脸识别技术为例,佳都科技市场发展部经理张新房表示,“如何划定用户隐私侵权的界限,确保数据安全,这都是我们希望政策能够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政策以外,部分企业还表达了希望加强技术创新及政企合作的心愿。“目前我们的芯片核心技术、专利还掌握在国外专家手中,这不太利于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力。”佳都科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少文指出,“未来我们仍然要鼓励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同时,“我们希望达成良性的政企合作。”佳都数据董事长谭宁表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行业提供平台支持,而企业在项目落地后收集到的数据又可以反过来充实政府的数据库,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他希望政府、行业协会未来能充分发挥牵引、驱动作用,主导生态圈中各企业间的对话,以期推动交通行业的大发展。


    观点

    广州市社科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杨代友:

    2020年广州要基本形成智能交通大数据体系


       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交通领域产业化方面的应用,广州在政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发展重点。其中,今年3月广州市政府印发的《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指出,要发展智能运载工具,重点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和轨道交通系统,加强车载感知、自动驾驶、车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集成和配套,开发交通智能感知系统、探索无人驾驶汽车共享模式。


       从广州市智能交通发展规划看,目标是到2020年要基本构建、形成智能交通大数据体系,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相关企业在技术、数据方面的加持。当下,全市各项财政专项资金、工业用地指标都重点向IAB产业倾斜,而“人工智能+交通出行”产业在上述倾斜性政策的支持范围内,所以整体政策环境对于相关企业及智能交通大行业的发展相当有利。


       事实上,不管人们是否期待,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无法阻挡,在交通领域也是一样。当下,自动辅助停车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交通智能感知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已从各个环节进入交通领域。今后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人类在识别、感知等方面的作用可能会被计算机取代。


       然而,目前在部分出行场景中计算机的功能还无法取代人类。例如,“无人驾驶技术”现时仍存争议,其是否能媲美人脑在交通场景中的反应速度、灵活度,这些都有待考证。但从长远来看,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是充满想象力的,这一点在以“第五元素”为代表的科幻电影里已经有体现。


       任何新技术、新产业对传统技术和产业的替代都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认为,今后随着技术条件的进一步成熟,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出台,“人工智能+交通出行”将会往更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向发展。

 


文章/图片丨南方日报

在线留言

公司或单位名称:
姓名:
电话:
邮箱:
感兴趣的业务:(多选)
  • 智慧城市
  • 智能轨道交通
  • ICT产品服务
  • 智慧城市交通
  • 商用智能产品
  • 智能多元化支付
  • 互联网+信息服务
其他需求:
提交

感谢您的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