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是近10年10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本文将讲述数字孪生的前世——数字双胞胎,利用数字技术将一个真实的世界双胞胎成为一个数字化世界。
2009年12月16日全球上映了一部影片《Avatar》(阿凡达),是由James Cameron执导的,里面有2项黑科技令人耳目一新,一是“脑-脑接口”,通过人来控制DNA匹配的阿凡达,二是“意志控制肢体”,实现机器人和人的动作同步,这就是“双胞胎”技术,用一个肢体完全模仿另外一个肢体。无独有偶,2018年3月30日上映的科幻电影《头号玩家》,现实世界中的人,在游戏《绿洲》的虚拟世界里有另外一个自己,这大概就是“数字双胞胎”。
数字孪生之热,风口之强劲,乃至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连续三年(2016-2018年)将数字孪生列为当年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之一。世界最大的武器生产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2017年11月将数字孪生列为未来国防和航天工业6大顶尖技术之首。事实上,数字孪生间接的影响了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安防三大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什么是数字孪生?
孪生大体上分为生理孪生、物理孪生和数字孪生三种。
根据网络报道,“数字孪生”最早由美国学者迈克尔· 格里弗斯(Dr. Michael Grieves)于 2002 年提出。密歇根大学教授Grieves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数字孪生概念,他认为通过物理设备的数据,可以在虚拟(信息)空间构建一个可以表征该物理设备的虚拟实体和子系统,并且这种联系不是单向和静态的,而是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都联系在一起。显然,这个概念不仅仅指的是产品的设计阶段,而延展至生产制造和服务阶段,但是由于当时的数字化手段有限,因此数字孪生的概念也只是停留在产品的设计阶段,通过数字模型来表征物理设备的原型。
追根溯源,那么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到底是谁提出的?
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模型和技术依托于数字孪生体(Digital Twin),虽然这个概念产生于军事领域,但很快得到了领先工业企业的认同,并投入大量资源做研究。
2011年3月,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做的一次演讲,明确提到了数字孪生,是最早的提出机构。根据有限的资料显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也在同期开始关注数字孪生体,但后续对数字孪生体体系的构建贡献并不多,反而是美国国防部立刻意识到数字孪生是颇具价值的工程工具,值得全面研发。与此同时,美国通用电气在为美国国防部提供F-35联合攻击机解决方案的时候,也发现数字孪生体是工业数字化过程中的有效工程工具,并开始利用数字孪生体去构建工业互联网体系。
在2015年,工业4.0研究院(官网:www.innobase.cn)开始发现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s)不如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采用的数字孪生有效,为了加深对数字孪生的理解,工业4.0研究院启动了“数字孪生体概念及历史”(Concept and Origins of Digital Twin)的研究课题。
根据工业4.0研究院的研究,他们首先接触到的是美国研究教授(Research Professor)Dr. Michael Grieves在2014年撰写的Digital Twin: Manufacturing Excellence through Virtual Factory Replication,虽然Grieves强调这是一份白皮书,但实际上只有6页多的正文文字,总计字数约为3000英文单词。在这篇文章中,Grieves明确指出,他在2003年密歇根的高管培训上提出了(was introduced)物理产品的数字等同体或数字孪生概念。这个声明被国内一些专家认为是Grieves首先提出数字孪生体概念的证据。事实上,Grieves似乎不太强调自己是提出者(introducer),他开始谨慎的提出数字孪生体的概念可以追溯到(dates back)自己2002年在密歇根大学PLM中心对产业界做的一次演讲。
虽然工业4.0研究院项目组阅读了几乎所有可以找到的数字孪生体文章、报告及演讲资料,但都没有发现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表明Grieves首先提出数字孪生体概念。即便是Grieves的友好单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提到数字孪生的时候,也没有提及是Grieves首次提出该概念。
对于数字孪生体概念的提出,工业4.0研究院项目组找到了一份2011年3月的演讲资料,其题目就是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Plus Structural Integrity (CBM+SI) & the Airframe Digital Twin,演讲人是Pamela A. Kobryn和Eric J. Tuegel,他们就职于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结构力学部门(Structural Mechanics Branch)。
目前没有任何书面证据显示Grieves提出了数字孪生体这个概念,而且,正式对外公开的资料显示,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在2011年3月提出了数字孪生体这个概念。
一直以来,Grieves主要围绕产品生命周期(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在做一些工作,但从他各种研究成果来看,他主要强调的是通过数字化来实现可视化,这一点跟海尔强调的透明工厂如出一辙。毫无疑问,利用数字化实现管理现场的透明化,或者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的透明化,是有意义的,但不是数字孪生体的全部。
对比美国国防部利用数字孪生的情况,它首先对应的就是基于状态的维护+(CBM+),这就是说,美国国防部把数字孪生体看成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维护效果的工具,这跟后来美国通用电气的资产性能管理(APM,Assets Performance Management)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国内一些专家强调数字孪生体的仿真功能,是与其产生初期的核心价值不同的,简单把数字孪生体理解为建模、仿真甚至于CAD等,过于简单的理解数字孪生体的含义,这对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利用数字孪生体来实现工业互联网是不利的。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是指
感谢您的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